水泥的制作方法和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5、水泥熟料的烧成
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矿物。
6、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粉磨至适宜的粒度,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7、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
第一、开采石灰石的爆破现场,集中爆炸的火力震碎了20万吨的珍贵石灰石。他们即将被制作成水泥装载机,将石灰石装填到运载卡车上,而运载卡车会将这些大块的石灰石全部倒进这个句型压碎机中。机器的底下有一个67吨的导出,它一小时能压碎1000吨石头。然后被压碎的碎尸通过两公里长的输送带运往工厂。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水泥工厂,每年这里要生产超过320万吨的水泥。工厂内的各种作业都是由一个中央控制室操作,在这里可以控制不同材料的输入信息来制作出水泥。
第二、水泥的基本原料来自采石场的石灰石和陶土,以及另一座采矿场的铁。这些原料从六个巨大的筒仓释放出来进入工厂,此时的原料还很硬,不适合做成水泥,因此要将他们送进这台巨型研磨机。在研磨机的底部,三个像巨型金属杯子、蛋糕的研磨头把送进来的碎石磨成粉。机器一旦启动,4500匹马力的研磨机每小时可以磨出350吨的碎石,刚磨好的粉末要去除所有的水分和挥发性气体。眼前这根巨大的旋转管道其实是烧制水泥用的回转窑,它是制作水泥最重要的机器,里面的高温能让材料产生化学反应,而这种高温来自这台超大型的燃烧炉。
第三、他把回转窑考到1400摄氏度,比岩浆还要烫石灰石。在通过这个旋转的回转窑筒时,他会变得干燥,分解成氧化钙,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让混料形成像石头一样的结款,通常我们称之为熟料。接下来熟料被制作成粉状水泥,此时的熟料温度还很高,所以需要用七台大型电风扇把熟料吹凉,然后再送进第二台大型球磨机。球磨机里面有上千棵高硬度的小珠子,把冷却的熟料打成细粉,接着这根管子会把粉末往上吸,并送到包装部门。在包装车间里,这里所有机器全速运转时,一小时可以包装超过120吨的水泥。一袋50公斤装的水泥袋从输送带送到自动堆叠起,他会把水泥袋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然后用堆高机把他们装上卡车,最后这些水泥就可以配送到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了。
1、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还有一种是粘土,添加了其他的成分,通过破碎、细磨成为了一种生料,还要经过断烧成为熟料,加入石膏或者其他的一些混合材料,经过磨细而成。
2、水泥中的石灰石成分是最便宜的,价格不是特别贵,而水泥遇水混合在一起,就能够形成一种具有粘性和强度的砂浆。而长时间放置之后就会在空气中变硬、凝固起来,达到一定的强度。
3、因为水泥的原材料是石灰石,而在加工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污染空气,而在下雨的季节,这些废料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现在国家对于一些小型的、环保达不到标准的水泥厂,进行整改或者关闭,所以导致市场上的水泥供不应求,价格也有了进一步的上涨。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早期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 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1、工业化化的水泥制作流程如下:第一步就是把石灰石,水,铁矿石等材料一起破碎,然后初步混合均匀。第二步就是控制生产原料的比例,一般来说水泥粉只占40%左右,其他生料占60%左右,根据不同建筑构造的需求进行配比。第三步就是当生产的所有原料被破碎成粉末之后,就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第四步就是预热原材料,并分解出需要的一些化学成分,而不需要的成分则丢弃。第五步就是烧成水泥熟料,把分解出来的原料放入窑中烧,烧到变成变成液态状。第六步就是烘干并磨成粉末状。就是把液态的水泥先烘干,之后再碾碎成粉末状,最后用包装袋装好。
2、而简单的水泥制作方法则简化了很多:把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儿,再煅烧成熟料。用熟料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就是水泥了。这就是简单的水泥制作方法,俗称土法烧水泥。
1、水泥原料主要包括石灰石(主要材料,提供Cao)、黏土质原料(提供Sio2、Al2O3 及少量Fe2O3)、校正原料(补充某些不足成分)、辅助原料(矿化剂、助溶剂、助磨剂) 等等。一般来讲,制造水泥原材料中石灰石质量占比达80%,为水泥主要制造材料。
2、建材水泥生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习惯把水泥生产过程简称为“两磨一烧”: 第一阶段:生料粉磨。石灰质原料、黏土质原料、以及少量的校正原料,(立窑生产还要加入一定量的煤)经破碎或烘干后,按一定比例配合、磨细,并制备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 第二阶段:熟料煅烧。将生料加入水泥窑中煅烧至部分熔融,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 第三阶段:水泥粉磨。熟料加入适量的石膏,有时还加入一些混合材料,共同磨细为水泥。 其中前两道工序资产较重,一般生产线布局在石灰石矿山附近,水泥粉磨投资小且更为灵活,一般布局在市场附近。
1、把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儿,再煅烧成熟料后再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就成水泥了,这就是土法制造水泥。
2、水泥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生料制备 包括从原料破碎开始至成分调配到合乎要求的生料过程。生料制备有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在干法制备过程中,石灰石等大块硬质原料,按传统工艺是先经过一次破碎至大小在100mm左右的块料,或再经第二次破碎至小于25mm的块料(近年来已发展一次即破碎至小于25mm的块料工艺)。粘土等含水原料则应经烘干再与石灰石、铁矿石等按比例送入磨机内,研磨成细的生料粉,输入搅拌库,在库中用压缩空气搅拌,并调整成分至合格的生料粉。湿法制备生料过程与干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粘土是先用水淘洗成泥浆,与石灰石和铁矿石共同研磨至含水分约为35%的生料浆。干法制备生料的主要优点是在煅烧水泥熟料时的热耗比湿法低,每千克熟料的热耗只需要3.6~4.6MJ,而湿法需要 5.2~6.3MJ。但湿法制备的生料成分较易均匀。一些先进干法生产水泥厂,近年来采用原料预均化和生料成分自动控制等措施,以保证生料粉成分的均匀。生料的研磨在不同类型的磨机中进行,主要有球磨、管磨、立式磨和烘干与研磨同时进行的中间卸料磨等。为节约研磨过程的电能、提高磨机效率,生产中常采用闭路(圈流)式粉磨,即将出磨机物料先经过一个颗粒分级设备——选粉机,选出细颗粒部分作为产品,粗颗粒部分返回磨机内继续研磨。闭路系统粉磨比开路粉磨(不经过选粉机分级)的产量约可提高15%~25%,并减少了过粉碎现象。缺点是设备投资大、操作和管理较复杂。近年来,又采用一种新型的带选粉机的立式辊轮磨,将破碎、研磨、干燥和分级在同一个装置内完成。目前,最大的立式磨每小时产量可达400t。
熟料煅烧 已制备好的生料在不同型式的窑内煅烧成水泥熟料。一般生料粉或生料浆在回转窑内煅烧,中国大多数小型水泥厂均采用立窑煅烧,用立窑煅烧时生料粉中混入需要的煤粉,并加适量水混合制成直径为10~30mm的生料球。立窑煅烧的水泥熟料质量略差,但煅烧温度低,耗煤量较小。为了节约能耗、提高回转窑的生产能力,自70年代开始发展了窑尾带预热器和分解炉的窑外分解技术。水泥生料在窑内受热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游离水的蒸发、粘土脱去结晶水、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后者与粘土中的氧化硅和氧化铝及铁矿石间发生固相反应生成化合物,它们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四种,即硅酸三钙(3CaO·SiO2,简写C3S)、硅酸二钙(2CaO·SiO2,简写C2S),铝酸三钙(3CaO·AI2O3,简写C2A)和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简写C4AF)。
水泥制成和包装 从窑内出来的水泥熟料经冷却后加入适量石膏(控制水泥中SO3≤3.5%),在磨机内研细,制成硅酸盐水泥。水泥研磨的细度对水泥质量影响较大,提高细度,可提高水泥的强度,但相应的电耗也增大。细度一般控制在0.08mm方孔筛上的筛余量不大于10%,或者比表面积在3000cm2/g左右。水泥研磨过程中的粉尘较大,因此在设备进出口、输送过程及包装处均应安装收尘设备,如沉降室、旋风收尘器、袋收尘器等。一些先进的工厂中均装有电除尘器。在中国还利用含K2O高的粘土或钾长石代替粘土原料,在煅烧过程中使氧化物挥发至尘埃中,收集含K2O较高的粉尘,可以作钾肥使用。水泥粉常用纸袋包装,但近年来已大量改用散装船、散装车输送,提高了装运效率,降低了成本。
扩展资料: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中国秦安大地湾人,他们铺设了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后来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1]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水泥行业中球磨工艺应用于两个生产环节,一个环节与火电行业相同,应用于磨制煤粉,为生产提供燃煤;另一个环节应用于将烧结成块的水泥熟料磨制成粉状,这一环节对于水泥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水泥产量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在巨大的需求拉动下,水泥产量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水泥行业产量已达到21亿吨。